您好,欢迎光临本网站![请登录][注册会员]  

搜索资源列表

  1. 煤层产甲烷菌对胍胶的生物降解实验

  2. 胍胶压裂液的低温破胶问题事关煤层的增透效果,为探讨产甲烷菌群对胍胶生物降解的影响,以内蒙古某矿褐煤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富集的新鲜矿井水为菌源,配比不同浓度的胍胶与煤的混合液,开展生物甲烷代谢实验。以产气总量、CH4浓度、胍胶分子官能团及C、H元素含量变化以及液相产物等指标表征煤层产甲烷菌群对胍胶的生物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胍胶能提高煤制生物气产量,代谢后体系溶液黏度明显降低;降解后胍胶大分子中C、H元素的含量明显下降,胍胶的表面粗糙度增加;胍胶降解后主要特征峰表现为-OH基团及C-O基团的含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5-21
    • 文件大小:1025024
    • 提供者:weixin_38632825
  1. CO2和CH4在煤基质表面竞争吸附的热力学分析

  2. 利用煤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和等量吸附热评价了25、30、40℃条件下CO2在煤层中优先吸附性以及CO2与CH4竞争吸附机理。煤吸附CO2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要普遍大于煤吸附CH4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揭示了单位面积煤基质表面对CO2吸附量要高于对CH4吸附量的热力学本质;通过变换CO2和CH4的等量吸附曲线,得到煤样对CO2和CH4的初始等量吸附热值Qst0分别为48.2 kJ/mol和33.4 kJ/mol,揭示了煤对CO2的吸附作用力要强于CH4,并且煤对CO2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加呈现增加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5-10
    • 文件大小:394240
    • 提供者:weixin_38607784
  1. 钙、镍离子3种不同负载方式对褐煤热解-气化特性影响

  2. 为探究采用不同负载方式负载镍、钙离子后煤样的热解和气化反应性的变化情况,对酸洗脱灰后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褐煤(X-RC)分别采用离子交换、浸渍、机械混合法负载钙、镍离子获得了3种不同负载方式的实验煤样。采用热重天平研究了实验煤样的热解和气化反应性,并对实验煤样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做了分析和计算。通过固定床反应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探索了热解产物分布规律、半焦表面结构及钙元素分散程度。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目标气体产物CH4来说,使活性组分进入煤的孔隙中的浸渍法负载金属的煤样累积生成产率大于其他两种方法负载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4-25
    • 文件大小:704512
    • 提供者:weixin_38631225
  1. CO2抑制煤氧吸附过程的实验研究

  2. 煤对CO2的吸附能力较强,CO2分子会优先吸附在煤表面,减少O2的吸附量,抑制煤氧吸附过程。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研究CO2对煤氧吸附的抑制作用,测定煤样在不同CO2浓度下产生O2、CO、CH4的浓度值,分析CO2浓度对耗氧速率、CO产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7%~50%浓度的CO2对煤体耗氧速率的抑制效果明显,对煤样的CO产生率及甲烷浓度有降低作用,说明CO2能够有效抑制煤氧吸附过程,防止煤炭氧化自燃的发生。研究结果对CO2防灭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4-23
    • 文件大小:343040
    • 提供者:weixin_38553431
  1. 煤表面吸附H2S气体特性量子化学分析

  2. 为探究煤层中硫化氢的吸附性质,建立山西铁新含硫化氢煤表面分子模型,利用软件Gaussian09,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上计算煤表面分子与H2S、CO2、CH4、N2气体分子的吸附能.进一步模拟了硫化氢和甲烷混合气体共存条件下,二者的依存关系.结果表明:煤吸附硫化氢的吸附能为2.230 k J/mol,键长、键角均无变化,表明煤对硫化氢存在吸附,且为物理吸附;煤对四种气体吸附能力依次为CO2>CH4>N2>H2S,硫化氢为弱吸附气体;硫化氢的存在促进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4-22
    • 文件大小:830464
    • 提供者:weixin_38607908
  1. 大佛寺井田4号煤CH4与CO2吸附解吸实验比较

  2. 以迅速降低大佛寺4号煤含气量,提高地面煤层气井采收率为目标,进行CO2驱替CH4技术的实验研究。对采自大佛寺矿井40114工作面的样品,进行多个温度点柱体原煤与60~80目平衡水样的CH4与CO2吸附解吸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2在煤孔隙表面与CH4一致,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解吸过程可用解吸式描述;由热力学计算可知,柱体原煤升压过程CO2吸附热为56.827 kJ/mol,CH4吸附热为12.662 kJ/mol,降压过程CO2吸附热为115.030 kJ/mol,CH4吸附热为2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5-28
    • 文件大小:332800
    • 提供者:weixin_38731199
  1. 甲烷和氢气气氛下高有机硫煤的热解脱硫研究

  2. 在CH4和H2气氛下,采用正交设计热解实验,主要考察了热解终温、升温速率、终温停留时间对渭北石炭纪5号煤中有机硫脱除情况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的热解脱硫条件。应用XPS技术定性、定量地分析了煤样及其热解半焦表面有机硫的形态特征及成分含量,并采用FTIR分析了煤样及其热解半焦的结构变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可为实现煤与煤层气共热解脱有机硫提供理论支持。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5-22
    • 文件大小:282624
    • 提供者:weixin_38735887
  1. 煤表面与CH4,CO2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2. 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煤表面与CH4,CO2分子间的作用能,发现二者在煤表面的吸附都属于物理吸附,且煤表面对CO2分子的吸附势阱远大于对CH4分子吸附势阱,说明CO2在煤表面的吸附更稳定,从而在微观上解释了煤对CO2吸附能力大于对CH4的实验现象.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6-05
    • 文件大小:1048576
    • 提供者:weixin_38633475
  1. 微波场中长焰煤与焦煤共热解实验研究

  2. 对王家沟(WJG)长焰煤和焦煤(JM)两种原料煤进行了微波共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两种煤配比不同时热解产物的收率及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微波热解条件下,随着混煤中JM比例的增大,焦油收率在逐渐减少,而固体焦的灰分含量与硫含量逐渐增加.SEM照片也表明,固体焦表面的微孔结构越来越多,微孔的边界越来越清晰.煤气中CO2,CO,CH4和CnHm含量在3 min以前随热解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随后逐步减少.随着混煤中JM配比的增大,热解煤气中CO2和CO含量逐渐减少,但CH4和CnHm含量在3 min以前变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6-17
    • 文件大小:749568
    • 提供者:weixin_38546459
  1. 重质油添加量对低变质粉煤共热解过程产品组成的影响

  2. 进行了低变质粉煤(SJC)与重油(HS)、煤沥青(LQ)、焦煤(JM)的共热解实验,主要研究了HS添加量对共热解过程中产品组成与结构的影响规律.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对固体焦、热解焦油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HS的加入可有效改善低变质煤共热解过程中热解产品的产率与结构组成.随着HS添加量的增加,固体焦收率逐渐降低,而焦油收率先增大后减小,煤气收率先减小后增大;固体焦表面酚类、醇类官能团质量分数有所增加;热解煤气中CH4体积分数逐渐增大,H2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6-13
    • 文件大小:1048576
    • 提供者:weixin_38627590
  1. 不同吸附质与煤表面分子作用的理论模拟

  2. 为研究CH4、H2O、HCl3种吸附质与煤表面分子作用性能的规律和实质,从微观角度,即吸附时的结合能、键长和Mulliken电子布局理论方面对吸附现象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3种分子更易吸附在羟基基团附近,且吸附能大小:HCl>H2O>CH4;由键长得出,3种物质的吸附均属于物理吸附;由Mulliken电子布局分布得出,吸附过程中,电子由羟基基团向吸附质分子转移,揭示了煤表面与吸附质相互作用的实质。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7-09
    • 文件大小:198656
    • 提供者:weixin_38704857
  1. 煤与瓦斯突出微观机理研究

  2. 构建了煤表面与CH4的吸附模型,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计算水平上,对构建的煤与CH4分子吸附伴生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得到了吸附平衡态的几何构型,计算了吸附能和振动频率,从而得出煤与瓦斯突出微观机理:在矿井生产中,由地震、开采等引起采掘工作面围岩应力变化导致煤岩体破裂,煤岩体破裂产生频率范围宽广的电磁波.由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得到煤与瓦斯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吸附能为1.16 kJ/mol.煤与CH4吸附形成的伴生分子体系以量子化形式吸收宽频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7-18
    • 文件大小:1048576
    • 提供者:weixin_38715772
  1. 用高压气体吸脱附-微量热联用法对CO2和CH4在煤上吸附热力学的研究

  2. 为了从热力学角度揭示CO2和CH4在煤上的竞争吸附实质,为驱替理论提供热力学参考,利用高压气体吸脱附-微量热联用仪,通过容量法测定30℃,40℃,50℃温度下CO2和CH4在煤上的吸附等温线,同时计算等量吸附热和极限吸附热,并测定了CO2和CH4在煤上的吸附热。结果表明:CO2和CH4吸附等温线均属于Ⅰ型吸附等温线,且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温度升高,CO2和CH4在煤上的吸附量均减小;相同条件下,CO2在煤上的吸附量明显高于CH4的吸附量,表明CO2更容易吸附于煤上。CO2和CH4在煤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7-24
    • 文件大小:1048576
    • 提供者:weixin_38551187